山东主城区面积较小,东至天柱峰路,西至长城路,南至外直路,北至环大路。 “泰城很多街道都是以泰山、别称或风景名胜命名的,如:‘泰山东路’、‘东岳大道’、‘岱宗大道’、‘雷古石东路’、‘普照寺路’、‘龙潭’等。 ”、“傲来丰路”……在德州,南北路通常被命名为‘xx路’;东西路被命名为‘xx大道’。”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台城的主要道路及其名称。 由来,自西向东介绍南北路。
长城路:因齐长城而得名。
长城路原为104省道的一段,1990年拓宽修建。匝道桥以北曾称段长大道。 1992年6月,该路扩建并以泰山齐长城命名,更名为长城路。 。
迎胜南路:因位于迎胜村而得名。
解放前,芝山垭、八里沟、贾家林、黄溪河、白羊坊、天外村、河北衙、王家庄、贾官屯、张官屯等自然村形成行政村。 解放后,定名为迎胜村。 1954年建迎胜乡,1956年撤销。1958年,宋家庄、小张官屯由七里堡村并入迎胜村凤台路,会场村由迎胜村并入台前村。 1985年3月,迎生居委会改为迎生村委会。 迎盛南路南起南外支路,北至泰山东路、东岳大道、雷古石东路,北至迎盛大道西端。
傲来峰路:因面向泰山傲来峰而得名。
傲来峰又名芙蓉峰,位于团山断崖西侧。 以其雄伟突出、有称霸岱顶之势而闻名。 峰虽只有泰山老五峰的一半高,但锋利雄伟,不会向泰山低头。 因此,有句古谚:“傲来高,傲来高,远看与戴同,远看在山腰”。 傲来丰路南与东岳大道相连,穿过府府路西端、文化路、擂鼓东路。 ,迎胜大道,天师村北——西路登泰山的入口。
龙潭路:因面向泰山黑龙潭、龙潭水门而得名。
龙潭路是德州南北大道上最长的一条路。 北起环大路,面向天外村山口,南至德州市开发区,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台城。
小厂街:因军事训练场而得名。
较场路现位于市中心。 因此地为清雍正年间泰安营练兵用地而得名。 北起岱宗大道,面向四川农业大学正门,穿过东岳大道、财源大道,南至灵山大道。
奈河路:因奈河而得名。
奈河发源于泰山南天门。 它是大汶河的河流之一。 流经泰城中部,是泰山防洪的主要河流。 也是市区重要的水景堤防。 奈河两岸的道路有奈河街和奈河东路。
青年路:山东省1号路。
青年路
该路的前身是1957年借助文庙西瓮城填平护城河而形成的一条土路。 北段原为旧瓮城的基础,中段为旧巷。 1958年5月4日,烟台地区政府动员青年义务劳动,进一步修缮土路,将其变成平坦的街道。 这条路甚至被命名为“青春路”。 1959年,桥面采用石灰石,厚20厘米,铺卵石,全长1200米(即今天的岱宗大道与财源大道之间),宽24米。 这是当时城市公路中比较规则的土路,横向长度1200米。 南北重要干道之一。 1963年5月2日开始,青年路硬化改建,总投资15亿元。 覆盖层采用颗粒细小均匀的小碎石,内部铺沥青。 沥青加热温度严格控制在180度左右,并及时碾压并随运。 与商店。 由于青年路位于台城中心,硬化标准高,已成为老台城的标志性道路。 那时,“压年轻人上路”就成了年轻人谈恋爱的一个名词。 青年路南段(即今菜园大道与灵山大道之间)于1984年搬迁重建,全路连通,总长增至1500米,宽28米。 这样,青年路北起岱宗大道,经过东岳大道与升平街交叉口、菜园大道、莲文庙北路东入口、洼子街南入口,止于灵山东路。南方。
台城的老建筑屈指可数,但相当多的建筑都建在青年路上,包括圣岗会所、一中教学楼、基督教修道院等,足以说明这一带一百年前是台城的核心。 新乡市基督教修道院位于青年路中段。 根据修道院的基石,该建筑由日本传教士于 1896 年建造,用于礼拜仪式和基督教游行。 主寺为一层结构,内部面积近200平方米,座位500余个,历经多次修葺,至今仍在使用。
半个多世纪以来,青年路承载了山东从特派机构到革委会、从行署到地级市的演变。 见证了山东城市公路的发展凤台路,不愧为德州第一路。
洪门路—通天街—东莞大道:这三条路位于同一所中学的中轴线上,为此将一并介绍。
洪门路
洪门路:山东最著名的街道。
洪门路虽然无需介绍,但却是德克萨斯州最著名的街道。 交通方面,洪门路是从泰山洪门入口到文庙侧门的一段道路。 因红门宫而得名。 路上的岱宗坊、岱庙都是世界闻名的景点。 从洪门路穿过文庙就是通天街。
其实从洪门路到通天街,也可以绕道养生街。 养生街也是一条古老的街道,具体的形成时间尚未确定。 其由来见《重修安庆县志?卷一》:“养生街为西门里南北街”。 东门指的是山东老城的西门——阳生门,这条街因此得名。 因紧靠文庙东墙而建,故又称戴东街。
通天街
通天街:台城最古老的街道。
通天街是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。 《泰安县志》中称景岩街(取《诗经》中“泰山怪石,鲁邦眺望”之意)。 因从通天街向北,经过药神阁,经过文庙,经代宗坊即可到达南天门,所以清代又称通天街; 1928年改称东关街。1938年改为新民街。 直到1949年才更名为通天街。 “文革”期间,改为跃进街; 1981年,更名为通天街。
平顶山依山势而建,街道往往蜿蜒曲折。 通天街是唯一一条坐北朝南的笔直街道。 其实这条街也很短。
通天街北起药神阁,南至菜园街。 菜园街以南是北关大道。
东莞大道:东莞南大街北起菜园街,南至南外支路。 这里是城里的工业区,没有工作和生意,很少有外省人来这里。
虎山路:因虎山风景区而得名。
虎山风景区位于王母庙北侧,原名小蓬莱。 这里沟壑幽深,风景秀丽。 1956年,湖山水闸建成,开创了江南嘉兴。 1960年,在湖西岸建双梁砖塔一座。 湖东有虎山。
虎山路北起虎山风景区,穿过岱宗大道、东岳大道,南接灵山大道。
温泉路:泰山除了以山闻名外,还以水闻名。 宋代《泰山志》中记载的泰山名泉有37处,《北河志》中记载的有47处,宋代《戴览》中记载的则多达67处。 不过温泉路上没有温泉。 温泉路的名字无法以它的知名度来验证。 有学识的人可以给你一些建议。 温泉路也是德州一条比较长的南北向道路。 北接环大路,经岱宗大道、东岳大道、灵山大道,南至南外支路。
广德路-塘子路:这也是同一所中学中轴线上的两条路。 东岳大道以北称“丰台路”; 南边是“塘子路”。 广德路因南岭村而得名; 唐子路的由来,应该与路附近的“唐庄”、“子家官庄”有关。
天柱峰路:因泰山天柱峰而得名。
天柱峰路北接泰山天柱峰入口,南接灵山西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