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台 清末民初官员张凤台的生平事迹与筹边十策

类别:凤台资讯 时间:2024-09-21 浏览:
凤台张凤台(1857-1925),字鸣岐,河南安阳崇义村人。为方便与内地联系,组织民众修筑长白至临江县龙华岗大道460公里,临江县至林子头大车道54公里。重农业、兴办木业、增兵设警、卫境戍边、建学堂等措施都为巩固边陲、发展长白做出重要贡献。1921年

张凤泰(1857—1925),字明齐,河南安阳崇义村人凤台,清末民初官员。

咸丰七年(1857年)生,光绪十一年(1885年)进士,中举人。

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进士凤台,历任直隶元城县(今河北大名县)、吴桥县、束鹿县知县。
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调东北,升任长春府候补知府。
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东三省总督徐世昌、总督唐绍仪任命他为长白府提督。长白府成立后,张凤泰出任第一任长白府提督(知府职衔)。长白地处东北边陲,战略要地。他随即向徐世昌提出“战后重建十策”,包括占据江南之势、驻扎工程兵、征募朝鲜族、快捷交通、尊重府制、鼓励边吏、开垦荒地、流通银元、储备军费、扩充学警等,并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,分为十个边防备略,逐步推进。

同年(1908年)春,选定长白山南侧的“塔店”为政府所在地,宣统元年(1909年)一月,政府接管。政府成立之初,派人员详细研究鸭绿江、图们江源头,明确与朝鲜的边界;筹划设立安图、抚松两县,以掩护后方,控制三江,巩固东北边防。境内八道沟至二十道沟各村落,按天干顺序排列,共辖15个社。为便于与内地联络,组织民众修筑长白至临江县龙华岗公路460公里,临江县至林子头公路54公里。建造大小江船6艘,开辟通航至安东。公路、水路并举,方便商运,吸引大量民众垦荒,清朝东三省向官银钱庄请愿,设立长白分局,办理存款和汇兑业务,并采取重农、兴木业、扩兵置警、戍边、兴办学校等措施,为巩固边疆、开发长白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凤台_凤台天气_中国凤台

张凤泰在长白州任职期间,广泛收集资料,编撰了《长白会政录》,共8卷72篇14万字,记载了长白州的疆土、山川、军事、风土、物产、医药、内政外交、名胜古迹等,是当时长白山的一部创举,内容丰富,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

宣统元年(1909年)十一月,张凤泰卸任。张凤泰为官清正,勤政廉明,政绩卓著,深受百姓爱戴。当地百姓列队送行,并脱下他的靴子,悬挂在衙门大堂檐下,以示后继者也要效仿。商界人士为他立了“离任碑”和“德政碑”,并刻石以示永志。后来,他又调任奉天省荥经府(今新宾县)知府。

民国二年(1913年)春,任河南省内务府主任,7月,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,其间,参与镇压白狼起义。

1920年7月任河南省省长,在开封创立河南四保会(保民、保自然、保政、保学)分会,任名誉会长,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。

1921年12月,他投身史学事业,成立河南总史局,任局长。他撰写了《鲁岩地方志》,督修了《林县志》,下令各县设立县史局。河南省九府县相继设立县史局,继续修编县史。他还在民国时期设立官书局,收集地方史料,编成书籍,共17种175卷,以“三义堂丛书”为名出版。他编撰的《万国法要略》、校勘的《中州杂记》等也相继出版。

中国凤台_凤台_凤台天气

1922年8月,战乱频仍,教育经费经常被军政界侵吞。张凤泰下令将全省契税收入拨给教育经费,实现教育经费独立。是年正月二十五日,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出土了唐代学生全姓墓碑,曾为陶北溟所有,拟转卖给日本,张凤泰以1000元截留,交给博物馆。

1923年底,受直系军阀排挤,被免去河南省省长职务,留在洛阳休养。

1925年7月,病逝于河南安阳,终年68岁。

著有《长白集志》、《鲁雁方志》,主编《三义堂集》,校对《万法提要》、《中州杂记》。其《咏望江楼》诗云:

是谁挥动玉斧,在白云间筑起雄伟的山塔?我想,是上天怜悯这份孤独,才留下了江岸的风景。

相关推荐
客服服务热线
13485538018
工作时间:09:00-19:00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凤台人才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 鄂ICP备2025090247号-24

地址:安徽省凤台县经济开发区 EMAIL:qlwl@foxmail.com